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
【资料图】
“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”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自然界的一切开始从繁茂走向成熟,收获的季节就要到来。这时,景色中还带有些许夏意,却在某片随风飘落的树叶中透露出一丝秋色。今日立秋,让我们走进天津博物馆,从文物中探寻初秋之美。
西汉玉蝉。
秋天寂静旷远,多姿多彩,是画家眼里迷人的创作主题。天博馆藏明代蓝瑛的《溪山秋色图》卷,画末作者自署“癸丑新秋日,仿松雪溪山秋色图兼大痴笔法。蓝瑛”。“癸丑”为万历四十一年(1613),画家时年29岁,是蓝瑛传世最早的山水图作品之一。此图右起大片水域,远山濛濛,云气蒸腾。中部山石突起,溪水蜿蜒从山间流过,坡石上零星分布着树木。整幅画面水墨饱满,用淡墨淡彩渲染出一派澄明清润的南国初秋景象,气韵生动。此图笔法简清爽利,色彩浓淡相宜,具透明感。
天博馆藏明代蒋嵩的《秋江归棹图》轴,画中远山如黛,江面微微泛波,一叶小舟悠然浮在水面。船夫回头张望,船尾一老者闲适地看书,任凭小舟在水中飘荡。岸上有山石树木,水边有芦苇丛丛,一派秋季的醉人风光。天博书画研究部的李晶介绍:“画面层次感很强,布局优美,远山近水、山石、树木、芦苇搭配得相得益彰。内容丰富,意境简淡,水墨厚重。山石兼皴带染,笔墨滋润。”
明代蒋嵩《秋江归棹图》轴
“立秋”不仅是重要的节气,还是重要的岁时节日,民间有祭祀土地神、庆祝丰收、“贴秋膘”、“咬秋”等习俗。清朝张焘的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
天博馆藏清代瓜瓞绵延纹白玉盒,盒近椭圆形,盖面雕刻瓜叶及飞碟纹。中国古代工艺品无论是绘制的平面纹饰,还是雕琢的立体图案,都遵循“有图必有意,有意必吉祥”的规律,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瓜蝶纹取自“瓜瓞”的谐音,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云:“绵绵瓜瓞,民之初生,自土沮漆。”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:“瓜之族类本有二种,大者曰瓜,小者曰瓞。”“瓞”与“蝶”谐音,“瓜蝶”即是“瓜瓞”。天博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说:“瓜蝶纹象征子孙繁多、寓意家族兴旺,常见于我国古代玉器、瓷器与木器中。”
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: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起。古人认为蝉性高洁,与莲一样,也是出淤泥而不染之物。蝉从土壤中而生,于枝头鸣叫,生生不息。蝉常常作为品质高尚、志向高远的象征。
蝉是汉代玉器比较常见的一种题材。天博馆藏西汉玉蝉,淡青色,质地细密光润。蝉形为扁平状,中间稍厚。头部的双目外凸成方棱形,正面刻出双翅,尾和翅端呈三角形状,腹部刻出足纹。线条坚挺利落,细弱发丝,形象逼真,结构准确。此蝉无钻孔,当做专用的玉琀。
天津市档案馆宣传部副主任杨仲达说:“在古代,立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和迎春、迎夏一样,也有一系列的活动。据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,在周代,‘立秋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、九卿、诸侯、大夫,以迎于西郊’,即在西郊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。这种祭祀活动经汉代一直延续到隋唐。”
标签:
- 河北滦平五道梁长城发现400多年前“题名鼎建碑”
- 海南:支持开展二手房“带押过户”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
- 光弘科技08月07日获深股通增持5.51万股
- 现场:土耳其一港口粮仓剧烈爆炸致10伤 巨响后升起滚滚浓烟
- 手机相册一直出现一些奇怪的图片(奇怪的图片)
- 美股收涨,伯克希尔股价创新高,一股超55万美元
- 泛在电力物联网板块8月7日涨0.33%,金利华电领涨,主力资金净流出8.57亿元
- 今日立秋,这瓜是个宝,一吃防癌,二吃降糖,三吃保护肠胃黏膜,别错过!
- 这座城市公园改头换面啦!一步一方案,一景一更新
- 北京对北大清华周边研学旅游团开展联合执法检查
- 今日辟谣(2023年8月7日)
- 三阳市建设报告【S06】·南门内外
- 学电脑培训学校哪个好_学电脑培训
- 香港证监会警告经营手法不当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
- 天津滨海新区津塘路泵站主体结构封顶